创业机会

说说80后创业和创业的机会成本

创业词典 chuangye.cidiancn.com

阅读: 423

     这是一篇80后写给同龄人的文章,关于这个最好与最坏时代的认识与反思。

时代背景下的80后80后作为一个改革初期出生的群体,生长在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体系中,也形成了这代人特定的社会定位。

(一)金字塔的社会结构首先,从社会结构而言,中国社会是个巨大的金字塔结构,而这个金字塔的关键位置,都是掌握在70后手里。

文革造成的中国社会的巨大断层,正好被70后填补了,当70后登上历史舞台时,机会是多的,经济在快速增长,社会服务需求巨大。

政府、国有企业、社会创业都有大量的机会,还有外企初入中国时的大规模扩张。

70后的本科生,从来就不愁找工作。

80后迈上社会时,高校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就业难,本科生工资长期滞涨;即使进了心仪的企业,也只能跟在70后背后默默地熬日子,理想也得服从于现实。

(二)转型期的过渡产品其次,在思维上,80后又偏于传统。

出生于社会转型初期的80后们,成长时还是会更多的认同家庭、责任等传统价值的重要性。

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懂得考虑父母的生活与感受,却无手足与他们分担;80后又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一代,事业的竞争是残酷的,绝对不是当年父母坐机关、吃大锅饭的速度和节奏了;总而言之,对80后而言,父母、子女、配偶都是很重要的,他们背负了很重的负担。

相比之下,90后的父母有更好的社会基础,他们更加追求个性与快乐,工作不顺心可以马上辞掉,可以啃老。

80后却鲜有这样的洒脱。

就像有个笑话总结的一样: 70后:有存款。

80后:有负债。

90后:有老爸!(三)房啊房啊最后,就像那个笑话透露的无奈:只有80后是奔波劳苦,三代人供了一套房。

70后的时候,房价不高;90后的时候,父母有房;唯独80后,都被一套房拖住了步伐。

这是80后的时代,就像改革的过渡产品,过渡的一代人,思想与社会巨变下的承前启后。

80后面对的世界人类历史在工业革命后突然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迹象,而在信息时代中,这种加速发展的节奏又被大大提高了。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中世纪那漫长的1000年,真的好像没有任何生机与变化。

中国历史,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更是完成了西方社会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从自由市场、中国式资本主义的兴起、原始积累的完成,直到今天我们的公民意识觉醒,要求法制和自由。

30年前的人们,或许和今天朝鲜围墙内的人们一样无法想象这些变化。

今天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一)变化是最大的不变我个人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无人驾驶技术。

2004年的时候,美国国防部悬赏200万美元,举办了第一届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全程228公里。

最后的结果是全军覆没,最好的成绩是跑了11公里。

很多计算机、脑科学家由此推论,由于开车时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理的是海量信息,所以驾驶是在近期最不可能被计算机取代的一项活动。

很多人也猜到了,事实是: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在2010年时,已经累计安全行驶超过48万公里。

换句话说,无人驾驶已经不是一个技术实现问题,而是一个技术商业化的问题!回顾千禧年初的时光,还依稀记得大家窝在网吧里刷QQ的日子。

那时候互联网还是很简单: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们的天下。

谁能想到今天的智能手机都有比那时奔三强大无数倍的计算能力和海量丰富的信息。

而这也是80后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尴尬。

(二)80后的尴尬一方面,他们从自己生活的经验中,知道迎接变化,培养自身竞争力才是今天生存的法则;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接受父母要求安定、安稳的请求(这方面90后也有同样的尴尬)。

所以我们看到,公务员考试依然无比的火热,报考人数年年创下新高,几千人争夺一个职位已经不是新闻;垄断国企比如电力、烟草依然诱人;银行柜台也是千人疼万人爱。

这背后,福利待遇,社会地位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考量,还是稳定,或者说为了一个铁饭碗。

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时代发展如此快速,不如躲进体制内,为自己的恐惧彷徨找一个避风港。

我们来一个一个戳穿这些脆弱的谎言。

不久前,听闻有人花了40万,疏通了关系,进了银行柜台。

40万,大致是二线城市银行柜台4-5年的工资。

4-5年收回了投资,也投入了4-5年的青春。

前景如何?现在ATM网络如此强大,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劲,从技术上说,银行前台的哪些业务是不能被新技术取代的?现在银行都已经上市,在资本市场上接受投资者的业绩考核。

请问,为什么还要每个月付出那么高的薪水请人去做一些机器可以完成的事情?5年以后,我们还需不需要银行柜台是很难讲的事情。

你不信?想一想无人驾驶和自动柜台服务哪个更困难?大型国企、国家机关呢?我们不谈技术谈变化。

先说福利待遇。

30年前企业就是国企,就是那么几间国企。

最好的出路就是进企业,进工厂。

所以那时税务局的工作很简单,待遇也不好;改革开放丰富的民营经济,发展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所以税务就显得重要的,税务工作者们都吃出了脂肪肝。

电力系统也是,以前用电的也是国企,你没这么牛;现在电力是垄断行业,能源又是市场化下的稀缺资源,所以电力系统的福利待遇曾经要赶上外资了。

30年中发展起来的,30年后还是这样吗?很难说。

一是政策依赖性太强,一条政策可以大幅减少灰色收入与限制福利待遇(最近不就在酝酿公务员薪酬改革了?);二是公民意识觉醒,想要通过灰色收入挣外快的风险必然会越来越大(信息渠道多样,80后90后可不是一味的顺民)。

再说铁饭碗。

如果福利不能保证,至少我有个铁饭碗,可以有口饭吃吧。

还真不一定。

想想当时的国企改革,多少人下岗,多少人到今天都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因为没有核心技能,没有竞争力。

中国从来不缺人,一旦进了体制内,千万不要出来,因为你没有了竞争力,既吃不起苦,也干不了高级活。

30年前的公务员还能顺利的熬到退休,现在社会加速发展,进了体制内,能保证哪天不会垄断企业改革,公务员体系改革?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过去很简单,我们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要投入资本,买进机器,生产力就能提升,经济就能发展;现在不行了,我们要提高效率,增强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能少雇个人就不要多雇了,能机器做的,就不需要人来做了。

铁饭碗这个假设越来越不成立了,趋势不在这些人的手中。

这就是80后面对的世界,很多人说,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很纯粹。

我们面对的竞争是如此激烈,大家都想要找避风港。

多增长见识,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对社会发展的方向并相应地、时常地调整自己,才是王道。

下一篇:2014年六大商机助您成功创业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国贸易结构太烂给了阿里机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