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懂得“蹲下来”

创业词典 chuangye.cidiancn.com

阅读: 9

▎人民酱说:父母放下架子,并不会丧失家长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更信任父母。全文3104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编辑丨人民酱作者 | 帆 书 · Ella 来 源 :帆书育儿号( ID:readingclub_yeh)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候:孩子肚子疼,父母在一旁猜测“他是不是不想上学,找的借口啊”;孩子在校打架斗殴,成了“问题学生”,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抱怨“这次考试题目好难啊”,父母却说一定是你上课没认真听讲;在父母眼中,只要孩子出现“问题”,就说这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但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这些现象与自己也有关系。正如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所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教育孩子,不要只盯着孩子的问题,想方设法地去改造孩子,而是要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关注孩子的问题孩子永远是个“问题孩子”综艺《王牌育儿师》中,有一个二胎家庭,父母都认为姐姐欢欢内向,自私,于是他们请育儿师来家中,改善这种情况。在育儿师来之前,妈妈一直忽略姐姐:当上学用的勺被妹妹拿着,姐姐不愿意时,妈妈对妹妹说:“我们不理她”;带两个孩子出门时,妈妈抱着妹妹,但姐姐一直想让妈妈牵的小手悬空在头顶;在摄影棚拍照时,姐姐独自在一旁拍照,妈妈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育儿师来的第一天,就发现姐姐是很少得到家里人的关注的。于是,她便指出妈妈的这个问题。 第二天,妈妈就更多关注姐姐。比如: 花时间和姐姐一起做各式各样的馒头;当第一笼馒头出炉后,首先问姐姐要不要尝一下;给姐姐泡奶粉时,会询问她的意见,还会强调奶瓶的颜色是姐姐最喜欢的。一个星期过去后,姐姐已经判若两人,从一开始的沉默内向,到最后的活泼开朗,这都得益于妈妈的改变。心理学讲,在家庭这个课题下,“感受”比“问题”更重要。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借“问题”宣泄情绪。而作为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问题”,更要去发现孩子背后的感受,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曾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亲子案例:一位15岁的男孩一天到晚不是玩手机,就是打游戏。而此时距离中考只有半年,他的父母非常着急。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刚进门就问: “能不能帮忙看看我儿子为什么沉迷网络? 快中考了,实在不知道要怎么治他。 ”本以为男孩有什么难言之隐,可随着咨询师和他聊开后,男孩有点委屈地说:“一直以来,爸妈都忙工作,没时间搭理我。而在游戏中,我可以和他们一同聊天,一起打游戏。”在一旁的父母,听到儿子的话,既惊讶又惭愧。《读懂孩子的情绪》一书中曾提到:孩子的每个所谓的“问题行为”,都是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未被看见而发出的信号。如果父母针对孩子的问题,一味地“纠错”,哪怕费尽力气,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作家刘继荣分享了一对母女的故事。有回,母亲去幼儿园接放学的女儿。在校门口,老师踌躇半天,对她说:“你女儿这段时间用餐,常常吃到胃疼了,还要求添饭。”这时,恰巧女儿同学的家长从一旁经过,母亲觉得场面尴尬极了,好像自己在家虐待了女儿似的。一路上,母亲沉默不语,牵着女儿的手,快速走回了家。回到家后,母亲想克制自己内心的怒火,就一人回了卧室。结果,晚上老师打来电话,说:“今晚要是不告诉你,我会内疚地睡不着觉。”原来,听到他们谈话的家长联系了老师。两人的孩子是好朋友,那孩子告诉自己的父亲,好朋友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贪吃,而是她觉得妈妈工作很辛苦。所以,她要吃得饱饱的,这样就不会老是生病,还能快快长高,帮妈妈做饭、拖地,减轻负担。你看,本来是孩子对母亲的爱,母亲却误会了孩子。甘地说:“如果我们能换上对方的鞋子,并且理解他们的立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痛苦和误会将会消失。”而互相理解需要我们建立沟通的桥梁,毕竟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电视剧《超越》中的陈冕,一直学习轮滑,但她真正热爱的是短道速滑。在参加轮滑定级赛的前一天,母亲再三叮嘱她:“好好滑,只要赢了,拿到二级运动员的资格,咱们就能进重点高中。”但陈冕趁母亲出差之际,偷偷跑去申请加入速滑队。母亲得知真相后,没有朝着陈冕大发雷霆,而是对她说:“你要是觉得你行,就证明给我看。现在你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是不行,也别硬撑,妈妈在家等着你呢。”作为母亲,肯定希望女儿按照自己规划好的一切,顺利地过完这一生。但她也明白,女儿从小喜欢速滑。 既然女儿热爱,就应该按照她自己的方式去过她想过的生活。《追风筝的人》中说到: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着画上自己的色彩。父母都喜欢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给孩子提意见和要求,从未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想:这是不是他喜欢的?是不是对他最好的?真正优质的亲子关系,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成熟的父母都懂得放下架子,蹲下来心理咨询专家李松蔚,做了很多年青少年咨询后,有个特别大的体会: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不跟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而总觉得在面对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若父母总是居高临下,给孩子纠错,那就注定了亲子关系不和谐。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分享三点建议。1、 共情,而非空洞说教有位网友曾说起她上小学时的一件事。那时上学要带红领巾,而她负责在校门口检查同学有没有带。若没带,会被扣2分。于是,那些没带红领巾的小孩就会闹家长,哭天抢地地让父母买红领巾。被扣两分,在家长眼中,就是一件小事。而在小孩眼中,这2分就是天大的事。这时,父母和孩子讲多么“有份量”的大道理都没有,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只有把自己当作小孩来思考,才能转变看问题的视角,消除亲子之间的隔阂。2、 思考本质,而非看现象看过一则故事《大人的世界全是屁股》。有天,母亲带儿子去逛商场。 结果到了商场门口,孩子停下脚步,说: “我要回家。 ”正当母亲气急败坏地准备骂人时,她看见儿子的鞋脏了,就蹲下来替孩子擦鞋。于是她发现,从儿子这一角度,商场门口那半开不开的门,像极了一个怪兽的嘴巴,黑洞洞的,相当可怕。这次,她明白了儿子突然不想逛商场的原因。若父母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亲子关系只会渐行渐远。3、学会倾听,而非主观判定放学回家,10岁的多多难过地对母亲说:“妈妈,这次数学考试,我没考好,只考了82分。”话音刚落,母亲便说:“怎么考得这么差?最近是不是又贪玩了?”看见妈妈这样的态度,多多的嘴巴张了张,想解释,却什么也没说。其实,多多是没来得及告诉母亲的是:这次考卷偏难,全班只有5名同学考了80分以上。倾听,就像一把箭,它可以穿过层层防备,触摸到对方心底的柔软。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倾听者时,孩子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育的成功,不是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帮助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父母必须知道: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与其“改错”,不如“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注: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也许你会喜欢【社交】【方法】【真实】【羡慕】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dangyang002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下一篇:【预告】4月25日|“5G+智慧教育”2024春季省级教研活动第12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当我不催孩子学习时,他优秀到令人吃惊!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